DB14T 1168-2016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

ID

2F4A8671FCDA47860000975099EBE270

文件大小(MB)

0.88

页数:

1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6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080.10,A 20,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1168-2016,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2016-02 -01 发布2016-03-01 实施,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 1168-2016,目 次,前言II,引言.. Ill,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 1,5潜カ分析. 2,6识别需求. 2,7改进任务. 2,8改进路径.4,9分析评价. 6,4持续改进.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偏离度分析 7,DB14/T 1168-2016,刖, 1 a,本标准依据GBb 11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质量认证审核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虹、折发斌、龙科、段立柱、杨智慧、冀晓东、赵雯、任喜兰、武梦迪,DB14/T 1168-2016,引 言,0.1总则,区域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落脚点,是循环经济由宏观向微观的渐次发展,是循环经济,在空间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区域为了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等的具体体现。本标准旨在为致カ于在循环经济方面不断改进,为持续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提供指导,0.2本标准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导则》的关系,本标准应在符合和满足DB14" 743的基础上,为适应和调整区域循环经济不同阶段的更宽范,围、更高目标和任务追求提供指南,特别关注持续改进区域循环经济的业绩与效率。对于区域循环经,济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持续改进而超越《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导则》要求的区域,本标准从管理、路径,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性的改进方向,III,DB14/T 1168-2016,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的总体要求、港カ分析、识别需求、改进任务、改进路径、,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按行政管理边界区划分的省域、设区的市、县域(县、县级市)等的,循环经济绩效改进。跨行政管理边界的流域、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14/T 743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导则,1.3 术语和定义,DB14" 74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3.1,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3.2,标杆 benchmark,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区域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1.3.3,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1.4 总体要求,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基本原则,挖掘循环经,济发展潜カ,拓展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识别改进需求,明确改进,1,DB14/T 1168-2016,内容和方法,提升循环经济的创新能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其绩效改进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符合国家、地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b)应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0 基于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d)改进过程应可评价、可考核、可测量,1.5 潜カ分析,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包括但不限于:,a)结合区域内资源能源环境等情况,为进ー步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对,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和潜カ进行分析;,b)针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和新要求,对区域调整循环经济的,构成要素、产业链组合和循环化改造等进行分析;,0 根据区域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膜物排放的指标完成情况,对区域循环经济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分析;,d)总结区域循环经济的管理、实施、运行、保障等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e)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等作用,对区域循环经济理念和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1.6 识别需求,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变化条件、发展战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的调整,应当识别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a)依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相关产业政策,识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调,整的可达目标;,b)根据区域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识别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需求;,〇 参照国内外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识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路径、重点领域等实施改进的エ,作任务;,d)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相关规划,识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運点任,务的适应性水平和相关需求;,e)对照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国家和地方要求值,识别相应指标与要求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对未达到的……

……